食用油生產過程中油渣怎么過濾?懸浮物如何分離?
經壓榨、浸出或其他方法制取的未經精煉的植物油脂,一般稱之為毛油或粗油。毛油中通常含有一些油料餅末、粕末、泥沙、草稈纖維、鐵屑等固體雜質,因這些雜質多以懸浮狀態存在于油脂中,故稱之為懸浮雜質。懸浮雜質對毛油的輸送、暫存及油脂精煉都會產生不良影響,因此需要及時將其從毛油中除去。
對毛油中懸浮雜質的分離,通常采用沉降和過渡的方法,但由于毛油中懸浮雜質的含量、類型、粒度大小和性質隨制油工藝條件的不同有很大差別,因此,對不同制油工藝所得到的毛油,懸浮物分離工藝和設備也有區別。壓榨所得的毛油中,含有許多粗的或細的餅渣或稱“油渣” 其含量隨入榨料坯性質、壓榨條件、榨機結構的不同而變化甚大,通常在2%-15%之間。一般將壓榨毛油中懸浮雜質的分離工藝分為油-渣分離(粗分離) 和懸浮物分離《細分離) 兩個步驟。第一步在儲油箱內將大而重的固體餅渣分離,第三步用板框過濾機或葉片式過濾機分離細小的餅屑。近幾年,直接采用臥式螺旋沉降離心機分離壓榨毛油中的餅渣也取得很好的效果并在油廠推廣應用。壓榨毛油中餅渣的分離,通常在榨油車間的壓榨操作之后立即進行并將分離出來的含油雜質(餅渣和濾餅)用螺旋輸送機送回榨機進行復榨。
毛油懸浮物的沉降法分離
沉降法分離按懸浮雜質在流體中所受作用力的不同分為重力沉降和離心沉降兩種。
一、重力沉降
在重力作用下的自然沉降是最簡單且最常用的分離方法。它是利用懸浮雜質與油脂的相對密度不同,在自然靜置狀態下,使懸浮雜質從油中沉降下來而與油脂分離。重力沉降的分離效率低,只適用于粗油中大顆粒懸浮雜質的分離。當重力沉降用于微細粒子分離時,為了提高沉降速率,可以采用凝聚和降低體系黏度的方法。提高沉降溫度可以降低油脂黏度,從而有利于顆粒的沉降,但溫度的升高應以不超過顆粒凝聚的臨界溫度為準。一般維持沉降分離的溫度在 80℃左右。此外向毛油中添加電解質水溶液,可促使懸浮物凝聚或吸水膨脹后相對密度增大,加快沉降分離的速率。
常用的重力沉降設備是澄油箱。含渣毛油由螺旋輸送機送入澄油箱內,經過靜置沉淀,毛油通過幾道隔板從溢流管流入凈油池。箱內的回轉刮板輸送機以很低的速度連續移動,其上的刮板將沉人箱底的油渣刮運上來,在通過上面的長形篩網板時,油渣中所含的油脂通過篩孔漏入箱內,而餅渣則隨著刮板移到箱的另一端,落入螺旋輸送機內,被送往榨油機復榨。
澄油箱的特點是對毛油中粗大餅渣的沉降效果好,機械化撈渣和回渣。但其缺點是沉降時間長,分離后的油中含渣量及渣中含油量均較高。此外,澄油箱中熱的毛油較長時間與空氣接觸,對毛油品質會產生不利影響,特別是毛棉油不宜采用此裝置。
二、離心沉降處
借助于高速旋轉產生的離心力,使油脂懸浮體系的液體和懸浮物分離,從而實現固液相分離的過程,稱之為離心沉降分離。離心沉降分離對于懸浮物粒度細小、固液相密度差較小的懸浮液分離更顯示出其優越性。用于粗油中懸浮物分離的設備是臥式螺旋形離心機,又稱臥螺,它主要由圓維筒形轉鼓、螺旋輸送器、傳動裝置等組成。轉鼓兩端的空心軸水平支承在滾動軸承上,帶有螺旋卸料器的內筒通過兩端支承軸承安裝在轉鼓內,螺旋軸線與轉鼓同心,螺旋外緣與轉鼓內壁留有很小的間隙,并借助變速箱維持兩者約 1%的速差,形成相對運動轉鼓小端裝有皮帶輪將電機轉短傳給轉鼓,進料管由轉鼓大端中心伸入螺旋內筒中部。
如果您需要了解更多歡迎致電鄭州企鵝,電話0371-56699236。